我在棉蘭的日子從清晨開始...
04:30- 我被鄰居的雞啼聲吵醒,頓時心想:“怎麼這裡的雞那麼早就叫?”
05:30- 處於半夢半醒狀態的我聽到鳥叫聲,車笛聲,鄰居打噴嚏聲,搬貨聲... 各種各樣的聲音不停地傳進我耳裡,比DJ混音還複雜。
06:30- 這時还有刷牙聲,沖涼聲,吐痰聲,談話聲...我想棉蘭的牆壁隔音真的不是很好。我的眼睛是開了,但靈魂還在和周公糾纏。
07:30- 把我徹底叫醒的不是什麼聲音,而是陽光,是它把我曬醒的。我喜歡陽光,因為它就是有這樣的威力,不出聲就把愛賴床的我搞定。
08:00- 洗刷後我就來到家對面的巴剎(菜市場)開始我的美食旅程。巴剎是一個地方的美食來源,也是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地,所以要真正接觸一個地方的美食就該從原點開始。走,向巴剎出發!
一日之計在於晨,要認識和了解棉蘭的飲食文化,就得一大早來這裡走一趟。
巴剎(菜市場)永遠是『Food Shopping』的最佳地點。^^
喵~在找吃嗎?
魚攤。
還有賣金魚的水果攤,好可愛噢!
和藹可親的曼煎糕伯伯。
棉蘭的曼煎糕和我們一般在吉隆坡夜市買的有一點不一樣。除了放花生、糖及玉米粒之外,他們還放了巧克力粒。夾在曼煎糕裡的巧克力粒經過慢火細煎下變成半溶不化的巧克力醬,吃進嘴裡另有一番滋味!但說到口感方面,我還是比較喜歡我們夜市那種外脆內軟的曼煎糕,因為這裡的曼煎糕是完全不脆的。
曼煎糕本身已是香氣逼人,再加上一片香蕉葉更不用說了~銷魂嘢!
三輪車是棉蘭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,人力和電動三輪車的踪影處處可見。
棉蘭的燒肉,我沒吃,但卻被它吸引過來了(好像很香脆的樣子)。
Kuih Lapis(千層糕)是印尼的特產,口感軟綿綿的,不過味道不是我能接受的甜。
現炒現賣的粿條麵攤。
沒那麼簡單炒粿條麵- 一黑一白的炒粿條麵,兩者不是分開炒的,而是一起炒的。我沒注意到老闆娘是如何炒的(她背著我炒),但我猜想應該是先把麵條、配料和黑醬油一起炒開,然後才放粿條伴炒幾下,所以粿條才不會沾到黑醬油。其實我想說它不簡單的地方不是它的烹調方式,而是它的味道!說真的,這裡的炒粿條沒有我們檳城的炒粿條來得豐富,它沒有鮮蝦、鮮蛤和蟹肉這些豪華材料,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(就幾條菜罷了:| ),但是(重音)它的味道卻香到不得了!這不是簡單的香,而是有層次感的香,包括『鍋氣香』、『蕉葉香』、『醬油香』及『嗆辣香』。說著的『嗆辣香』來自於老闆娘自製的無敵辣椒醬,我從沒在大馬吃過如此刺激的辣椒醬,即使我吃到雙唇變『孖潤腸』,我還是不顧一切地邊喝冰茶邊往嘴裡吞。
原來,我對辣的接受程度也很不簡單。:P
“鹹魚!鹹魚!大家快來看看!”
流動雞蛋車。
太陽底下有個性感大叔。
幹撈麵攤Mie Keriting Aslong ,每日高朋滿座,想體驗吃麵吃到『嗦嗦聲』的朋友不妨來這裡試一試囖!:)
Mie Keriting (幹撈卷細麵)是道地非常著名及普遍的麵食之一,也是我連續吃了兩天還嫌不夠喉的棉蘭美食。別看它賣相平凡,其實它的優點就在於手工麵條本身,不但爽口有彈性,而且完全沒有鹼水味。也許有些朋友會好奇問說Mie Keritng 和我們大馬的雲吞麵有什麼分別,其實除了Mie Keriting 麵條多了一份令人欲罷不能的嚼勁之外,它的配料和味道也和雲吞麵完全不一樣。以上點的這碗Mie Keriting 是普通版的,就是我們大馬人習慣說的"Biasa",配料有肉碎、炸蔥、青菜、青蔥、芽菜以及滷蛋。沒有大蝦大肉,但只需平民化的材料和鮮甜的湯汁就足已把這碗麵帶到高峰!
*特別版的Mie Keriting 有云吞和叉燒。
其實我的肚子幾乎快撐破了,但在離開巴剎前又讓我看見那麼多吊人胃口的娘惹糕和道地糕點,我實在沒辦法(懊惱)...所以最終還是忍不住買了蘿蔔糕和香辣馬鈴薯卷回去。
棉蘭,我這次肥死了!:'(